中药
卫消网:羊山刺
2018-09-16  浏览:114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羊山刺-【中药】:羊山刺,眼翳膜 -贵州,草药,卵形,杀虫,红褐色,音名,脚气,灌木,种子,总状花序,蒴果,生境,芸香,燥湿,基部,楔形,患处,花椒,枝叶,叶片,林中,用量,摘录,西药,极少,光滑,用法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Yánɡ Shān Cì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异叶花椒的枝叶或种子。全年可采。

【原形态】常绿灌木。小枝粗糙,红褐色,刺极少。单叶互生;叶片披针形,革质,长5~7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波状浅齿。总状花序腋生,小花有梗。蒴果卵形,外表红褐色,成熟时顶端开裂。种子卵形,黑色,光滑。

【生境分布】生于灌木林中。

【性味】《贵州草药》: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①《贵州草药》:燥湿杀虫.治脚气痛。

②《广西药植名录》:种子:治眼翳膜。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

【附方】治脚气痛:羊山刺五两,煎水洗患处。(《贵州草药》)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