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鸡肚肠草
2018-09-16  浏览:292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鸡肚肠草-【中药】:鸡肚肠草,牙痛,疖肿,乳腺炎,小鸡草,鱼肚肠草 -卵形,乳腺炎,音名,叶腋,浙江,生于,向阳,伏卧,生境,细毛,分布,草鸡,花序,分枝,石竹,肚肠,患处,田埂,鱼肚,淡绿色,纤弱,山麓,庭园,牙痛,等地,花期,草本,消炎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Jī Dù Chánɡ Cǎo

【别名】小鸡草、鱼肚肠草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赛繁缕的全草。春、秋采挖全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二年生草本,高10~28厘米。茎纤弱柔软,下部伏卧,节上生不定根,上部斜上,叉式分枝,除一侧有细毛1列外,余均平滑无毛,淡绿色。叶对生,狭卵形至广卵形,茎下部的叶具翼状柄,上部叶无柄。花白色,单生于叶腋,或成顶生疏散的聚伞花序。朔果卵形或长圆形。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的山坡路边、山麓、田埂边及庭园草丛中。分布于浙江等地。

【功能主治】抗菌消炎。治牙痛,疖肿,乳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患处。

【附方】治乳腺炎:鸡肚肠草一两,蒲公英一两。水煎服。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