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岩笋
2018-09-16  浏览:108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岩笋-【中药】:岩笋,肺热喘咳,胃脘痛,跌打损伤,骨折,风兰,岩角 -萼片,林下,接骨,赭黄色,基部,根状茎,云南,分布,植物,音名,花瓣,面具,总状花序,胼胝,生境,兰科,拉丁,平喘,石笋,阔叶,石竹,圆柱形,花苞,竹笋,锯齿,止咳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拼音名】Yán Sǔn

【英文名】Herb of Comnon Thunia

【别名】风兰、岩角、石竹子、接骨丹、通兰、石笋、岩竹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笋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unia alba (Lindl.) Reichb. F.[Phaius albus Lindl.; Thunia marshallina Reichb.f.]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开水烫后晒干。

【原形态】笋兰,陆生植物。高30-50cm,具粗短的根状茎。茎粗壮,圆柱形,具节,形如竹笋。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基部具关节,长12-20cm,宽2.5-5cm,渐尖,基部呈鞘抱茎,秋季落叶,叶基膜质,鞘残存。总状花序顶生,具3-7朵花;花苞片大,卵圆状椭圆形,短于花;花大,花瓣和萼片白色,萼片舌状,钝尖,长约4cm;花瓣和萼片等长,但较狭,唇瓣淡黄色,长圆形,急尖或近截平,前面具细锯齿,内面具5条宽的赭黄色的褶片,距片,胼胝体半月形。夏季开花。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300m的阔叶林下岩石或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

【性味】甘;平

【归经】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活血祛瘀;接骨。主治肺热喘咳;胃脘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