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夜花藤
2018-09-16  浏览:216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夜花藤-【中药】:夜花藤,咳血,吐血,便血 -雄花,雌花,萼片,柔毛,核果,雄蕊,思茅,云南,退化,雌雄异株,音名,花瓣,生境,单性,嫩枝,分布,咳血,叶柄,无毛,外轮,灰褐色,花序,基部,便血,林边,利尿,球形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拼音名】Yè Huā Ténɡ

【别名】吼喃浪(傣名)。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夜花藤的全株。全年可采。

【原形态】常绿木质藤本。嫩枝被柔毛,老枝无毛,灰褐色,有多数细条纹。叶近革质,互生,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急尖,基部钝,长5~8厘米,宽3~5厘米,无毛或沿中脉被疏柔毛,全缘或呈微波状,基出脉3条;叶柄长5~12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成腋生聚伞花序,由3~5朵花组成,长达1厘米;雄花黄色,萼片8~10,外轮2~3,中轮2,内轮4~5,花瓣4~5,雄蕊5~6;雌花序通常退化,仅具1花;雌花萼片及花瓣与雄花的相似,无退化雄蕊,心皮2。果序仅具1个核果,核果近球形。花、果期夏季。

【生境分布】生于河岸、林边灌木丛中。分布云南、广东、福建等地。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消炎,利尿。治咳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研粉撒。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