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鸭脚蓼
2018-09-15  浏览:144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鸭脚蓼-【中药】:鸭脚蓼,痢疾,痈疮肿毒,疥癣,外伤出血 -叶柄,卵形,花被,鹅掌风,叶鞘,音名,星状,分布,总状花序,疥癣,裂片,蜀葵,花柱,花梗,节间,生境,雄蕊,拉丁,植物,子房,桐油,花序,基部,阴湿,分枝,淡红色,叶脉

【拼音名】Yā Jiǎo Liǎo

【别名】鸭爪风、水桐油、水木瓜、鹅掌风、蜀葵蓼、掌叶蓼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鸭脚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pseudopelmatum Hoo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全草,扎把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密被星状毛及长硬毛,下部节间短。单叶互生;叶片宽卵圆形,长6-13cm,宽7-16cm,掌状3-7深裂,上面疏被长硬毛及星状毛,下面密生星状毛,叶脉上生长硬毛,基部截形或心形,沿叶柄下沿成狭翅;下部叶柄长3-6cm,上部叶柄较短,被星状毛及长硬毛;托叶鞘膜质,斜短筒状,先端有长尖,密被星状毛及稀疏的长硬毛。花序为头状的总状花序;总花梗有星状毛及长硬毛;苞片披针形,被长硬毛;花被淡红色,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雄蕊8,短于花被;花柱3,下部合生,子房上位,卵形,有3棱。瘦果三角状卵形,有3棱,无光泽。花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丘陵、水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湖南、广西等地。

【性味】苦;微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主治痢疾;痈疮肿毒;疥癣;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