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鲫鱼骨
2018-09-15  浏览:163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鲫鱼骨-【中药】:鲫鱼骨,疮肿,杀虫,敛疮 -本草,臀鳍,鲫鱼,杀虫,侧线,音名,均有,食疗,分布,背鳍,生境,拉丁,动物,区外,晾干,均为,银灰色,适应性,储藏,鱼类,细长,主治,矿物,骨骼,中华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

【拼音名】Jì Yú Gǔ

【英文名】Goldfish bone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骨骼。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收集鲫鱼之骨,洗净,晾干或烘干。

【原形态】鲫鱼,体侧扁,宽而高,腹部圆。头小。吻钝。口端位。无须。眼大。下咽齿1行,侧扁,倾斜面有一沟纹。鳃耙37-54,细长,呈披针形。鳞大,侧线鳞。背鳍4,15-19,鳍长,起点在吻端至尾鳍基之中间。臀鳍3,5,背、臀鳍均有硬刺。全身呈银灰色,背部色略暗。各鳍均为灰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鲫鱼适应性很强,是一种广温性鱼类。

资源分布: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各省区均有分布。

【性味】咸;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杀虫;敛疮。主治疮肿。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烧灰研末敷。

【各家论述】《食疗本草》:烧为灰,敷NIE疮。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