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野棕
2018-09-14  浏览:130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野棕-【中药】:野棕,山棕,崩漏,咯血 -先端,叶鞘,裂片,球形,楔形,云南,条纹,思茅,分布,雌雄同株,花瓣,生于,音名,雌花,雄花,血崩,崩漏,生境,雄蕊,花萼,拉丁,卵形,植物,子房,总后,花序,长圆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拼音名】Yě Zōnɡ

【英文名】Root of Caudate Two-seeded Palm

【别名】山棕

【来源】

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双籽藤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dymosperma caudatum (Lour.) H.E.Moore[Borassus cardatus Lour;Didymosperma caudatum(Lour)]H. Wendl. Et Drud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皮部,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双籽藤,丛生灌木,高0.5-2m。覆以残存的老叶鞘。叶为一回羽状全裂,裂片除顶总后2-4对为对生外,其余不规则排列,裂片近菱形或阔楔形,长10-20cm,宽2.5-5cm,先端尾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羽片中部以上边缘具不规则的啮蚀状小齿,两面绿色有光泽;叶鞘不开裂,长5-8cm,最后分解为网状纤维。肉穗花序圆柱状,单生于叶丛中不分枝,长20-30cm。花雌雄同株;雄花;花萼3片,杯状,先端3裂,深红色;花瓣3片,长圆状倒卵形,长6-7mm,近木质,背部有很多条纹;雄蕊15-30或更多;雌花:花瓣3片,倒卵状圆形,长3.5-4mm,先端兜状,有多数条纹;子房球形,钝3棱。果卵状球形或近球形,直径9-12mm,成熟时红棕色,外果皮薄,内果皮也薄。种子3颗。花、果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南部、海南和云南。

【性味】味酸;涩;性凉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收敛固脱。主治月经过多,崩漏;咯血;子宫下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附方】治血崩: 野棕配菌草、炒艾叶煎汤服。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