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丁香蓼
2018-09-14  浏览:93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丁香蓼-【中药】:丁香蓼,水丁香,肠炎,痢疾,肝炎 -基部,音名,痢疾,蒴果,柔毛,丁香,花瓣,直立,花梗,雄蕊,紫色,花萼,子房,平卧,膀胱炎,分枝,患处,条状,秋后,白带,清热解毒,咬伤,柳叶,消肿,肾炎,草本,炮制,水肿

【拼音名】Dīnɡ Xiānɡ Liǎo

【别名】水丁香

【来源】为柳叶菜科丁香蓼属植物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 Rox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茎基部平卧地上或斜升,节上多根,上部直立,有棱角,多分枝,被柔毛,秋后变紫色。单叶互生;柄短;叶片披针形,长4-7.5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全缘。秋季开黄色花,花1-2朵,腋生,无梗;花萼、花瓣均4-5裂,萼宿存,花瓣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窄成短爪状,早落;雄蕊与花瓣同数;子房下位,细长如花梗状。蒴果条状四棱形,直立或微弯,成熟时变为绿紫色。4室,每室有种子1列。

【炮制】晒干备用。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主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膀胱炎,白带,痔疮;外用治痈疖疔疮,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0.5-1两,治痢疾,鲜品可用3-4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