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华山矾根
2018-09-14  浏览:154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华山矾根-【中药】:华山矾根,感冒发热,泻痢,疮疡疖肿,疟疾,土常山 -柔毛,基部,南宁市,裂片,棕黄,雄蕊,江西,清热,叶柄,花序,叶面,疟疾,华山,化痰,性状,植物,圆形,形成层,木部,音名,淡黄色,药物,核果,生境,花丝,嫩枝,分布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拼音名】Huà Shān Fán Gēn

【别名】土常山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矾科植物华山矾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locos chinensis (Lour.) Druce[Myrtus chinensis Lou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灌木。嫩枝、叶柄、叶背均被灰黄色皱曲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5mm;叶片纸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7(-10)cm,宽2-5cm,先湍急尖或短尖,有时圆,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细尖锯齿,叶面有短柔毛;中脉在叶面凹下,侧脉每边4-7条;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4-7cm,花序轴、苞片、萼外面均密被发黄色皱曲柔毛;苞片早落;花萼长2-3mm,裂片长圆形,长于等筒;花冠白色,芳香,长约4mm,5深裂几达基部;雄蕊50-60,花丝基部合生成5体雄蕊;花盘具5凸起的腺点,无毛;子房2室。核果卵状圆球形,歪斜,长5-7mm,被紧贴的柔毛,熟时蓝色,先端宿萼裂片向内伏。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报呈圆柱形,直或弯曲,表面具瘤状隆起,有不规则的纵裂,有的有小的支根痕;栓皮棕黄色,常呈片状剥离。质坚硬,难以折断。断面皮部外侧棕黄色,内侧淡黄色,形成层清楚,木部灰白色至淡黄色,射线纤细,不显着,有环状年轮。

【性味】苦;性凉;小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截疟;通络止痛。主治感冒发热;泻痢;疮疡疖肿;毒蛇咬伤;疟疾;筋骨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根皮捣烂敷。

【各家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治痰火,消毒。

2.《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化痰,截疟,消骨痛。治疟疾,痧气,疝气痛。

3.《江西草药》:清热利湿,止血。

4.《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热解表,消肿。治感冒发烧,口渴心烦,疥疮。

5.江西《中草药学》:治疮疖热毒,蛇咬。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