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豆油
2018-09-14  浏览:69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豆油-【中药】:豆油,肠道梗阻,大便秘结不通 -豆油,肠梗阻,蛔虫,纲目,肿块,疗效,腹部,甾醇,粘连,脂肪酸,腹痛,杀虫,音名,无效,手术治疗,主要是,性及,消失,饮食,治疗,醇和,显效,藕粉,菜油,梗阻,磷脂,患处,榨取

【出处】《纲目》

【拼音名】Dòu Yóu

【来源】为豆种植物大豆的种子所榨取之脂肪油。

【化学成份】豆油的脂肪酸中,饱和的一般在10%左右,余为不饱和脂肪酸。前者主要是硬脂酸和棕榈酸,后者主要是亚油酸、油酸和亚麻酸。此外的成分(1.5~2.5%)中,主要为磷脂。

豆油的甾醇含量为0.38~0.53%,其中有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另含β-胡萝卜素0.04~0.2毫克%、维生素E90~110毫克%、环木波萝烯醇和角鲨烯。

【性味】①《纲目》:辛甘,热,微毒。

②《随息居饮食谱》:甘辛,温。

【功能主治】驱虫,润肠。治肠道梗阻,大便秘结不通。

①《纲目》:涂疮疥,解发脜。

②《随息居饮食谱》:润燥,解毒,杀虫。

【用法用量】内服:炖温饮,1~2两。外用:涂患处或调药。

【临床应用】治疗肠梗阻:先以胃肠减压管抽尽胃内容物,然后将恒温豆油经胃管注入或口服。剂量:1~2岁60~80毫升,2~5岁80~100毫升,6~10岁100~150毫升,10岁以上150~200毫升。同时配合腹部热敷,必要时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控制感染。如经4~6小时疗效不显著,可再给豆油1~2次。在用豆油后2~4小时各用高渗盐水或肥皂水行低压灌肠1次。一般使用1~2次后即显效果,否则即使多次使用亦未必有效。在使用豆油后经24~36小时尚无肯定疗效或病情加重时,即应考虑手术治疗。采用上法治疗急性肠梗阻(包括粘连性、蛔虫性及绞窄性)共130例,痊愈者93例,其中1次即获成功者84例,2次者11例,3次者3例;无效而采用手术治疗者共32例。实践中观察到,豆油疗法对于一般粘连性及蛔虫性肠梗阻疗效最好,成功的98例中有78例属此类型;但对手绞窄性肠梗阻多属无效,32例失败病例中,有24例属于此类。另有用豆油60毫升。加入藕粉适量调成糊状,每日3次分服,治疗蛔虫性肠梗阻12例,服药后8~12小时内即有蛔虫排出;24小时腹痛好转,腹部索状肿块亦渐消退;48小时腹痛消失,腹部索状肿块消失。服后除大便次数增加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