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野冬菊
2018-09-14  浏览:72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野冬菊-【中药】:野冬菊,牙痛,喉痛,眼痛,口腔炎 -基部,音名,头状花序,莲座,白色,秋季,生于,生境,卵形,分布,花序,楔形,圆柱形,昆明,雌性,牙痛,排成,等地,花期,云南,草本,清热,直立,消炎,草药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Yě Dōnɡ Jú

【来源】为菊种植物野冬菊的花。秋季采花,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茎直立,圆柱形,密被白色短租毛。基生叶丛生,稍似莲座状,匙状倒披针形,长3~5厘米,宽7~10毫米,先端钝圆,基部楔形,渐狭成柄,全缘。两面均密被短粗毛;茎生叶互生,倒披针形,向上渐狭,先端尖,基部抱茎。头状花序3~5着生于茎顶,排成伞房状,花序总梗长2~6厘米,基部有1苞叶;总苞2~3列,半球形;舌状花雌性,1列,紫色。瘦果倒卵形,有棱,被白色短毛,冠毛白色。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消炎。治牙痛,喉痛,眼痛,口腔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泡水含漱。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