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小叶石楠
2018-09-14  浏览:294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小叶石楠-【中药】:小叶石楠,牙痛,黄疸,乳痈 -卵形,花梗,音名,棒头,侧枝,湖南,圆形,生于,裂片,灌丛,生境,分布,叶柄,无毛,花序,基部,红褐色,楔形,牛筋,黄疸,橘红色,梨子,李子,锯齿,牙痛,贵州,活血

【出处】《湖南药物志》

【拼音名】Xiǎo Yè Shí Nán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小叶石楠的根。秋、冬采挖。

【原形态】

小叶石楠,又名:牛筋木、牛李子、山红子、棒头果、棒梨子。

落叶灌木,高1~3米。小枝红褐色,无毛。叶草质,椭圆形、椭圆状卵形或菱状卵形,长4~8厘米,宽1.8~3.8厘米,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带腺锐锯齿,上面初有毛,后脱落,下面无毛,侧脉4~6对;叶柄长1~2毫米。伞形花序生于侧枝顶端,有花2~9朵,无总花梗;花梗长1~3.5厘米,有疣点;花白色,径1~1.5厘米;萼筒杯状,裂片5,卵形;花瓣5,圆形。梨果椭圆形或卵形,直径5~7毫米,橘红色或紫色。

【生境分布】生于丘陵灌丛中。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性味】苦涩,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行血活血,止痛。治牙痛,黄疸,乳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两。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