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红蓝地花
2018-09-13  浏览:80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红蓝地花-【中药】:红蓝地花,结核型麻风,瘤型麻风,灯盏花,白带丹 -林下,音名,头状花序,主根,菊科,云南,须根,灯盏,炖肉,麻风,白带,花红,淡紫色,消肿,锯齿,活血,等地,草本,扁平,灌木,直立,结核,解毒,别名,摘录,洗净,较短,生于

【出处】《云南中草药》

【拼音名】Hónɡ Lán Dì Huā

【别名】灯盏花、白带丹

【来源】为菊科植物长茎飞蓬的全草。夏季采集。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

直立草本,高20~70厘米,全株被毛。主根较短,上生多数须根。单叶互生,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叶缘上部具浅锯齿及缘毛。头状花序顶生,淡紫色。瘦果,扁平,冠毛为柔软的刺毛。

生于干燥草坡、林下灌木丛中。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活血。治结核型、瘤型麻风。

【附方】治眼雾:红蓝地花根三至五钱。炖肉服。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