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大丁草
2018-09-13  浏览:156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大丁草-【中药】:大丁草,肺热咳嗽,肠炎 -臁疮,管状,植株,根状茎,音名,头状花序,纺锤形,莲座,开花,菊科,须根,乳腺炎,关节痛,外敷,蛛丝,患处,痢疾,淡紫色,消肿,止咳,止血,草本,清热,外伤,矮小,细长

【拼音名】Dà Dīnɡ Cǎo

【别名】小火草、臁草

【来源】为菊科大丁草属植物大丁草Leibnitzia anandria (L.) Nakai [Gerbera anandria (L.)Sch.Bip.],以全草入药。开花前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下生多数细长须根,具辛辣味,有春秋二型:春型植株较矮小,基生叶丛生,莲座状,有长柄。春夏间抽花葶,初有白色蛛丝毛密生,后渐脱落。头状花序单生,边花舌状,淡紫色,中央花管状,黄色。秋型植株高大,秋季开花,仅有管状花。瘦果纺锤形,两端收缩。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止咳,止血。用于肺热咳嗽,肠炎,痢疾,尿路感染,风湿关节痛;外用治乳腺炎,痈疖肿毒,臁疮;烧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0.3~1两;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或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