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血榧
2018-09-13  浏览:88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血榧-【中药】:血榧,食积,驱蛔虫,臭榧 -红豆杉,浙江,山药,雌雄异株,音名,树皮,生于,天目,赤褐色,雌花,雄花,叶腋,种皮,棱线,生境,单性,雄蕊,种子,分布,卵形,双黄,鞣酸,基部,边带,气孔,黄绿色,蛔虫,内服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Xuè Fěi

【别名】臭榧(《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南方红豆杉的种子。

【原形态】

南方红豆杉,又名:美丽红豆杉。

常绿乔木,高10~25米。树皮赤褐色。叶螺旋状着生,排成2列,钱形,镰刀状弯曲,长2~4厘米,宽3~4.5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叶缘通常不反曲,绿色边带较宽,上面中脉隆起,下面有两条黄绿色气孔带。花单性,雌雄异株,生于二年枝上叶腋;雄花圆形,具鳞状苞片,雄蕊4~8,药3~8室;雌花单生于短枝上,基部为相对的鳞片所包围。种子宽卵形,略扁,先端具2棱线,生于红色肉质的杯状假种皮中,种脐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11月。

【生境分布】生山地。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安徽、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份】叶含金松双黄酮,树皮含鞣酸。

【功能主治】《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食积,驱蛔虫。

【用法用量】内服:炒熟煎汤,5~6钱。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