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吊兰
2018-09-13  浏览:81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吊兰-【中药】:吊兰,骨折,痈肿,痔疮,桂兰,葡萄兰 -吊兰,花被,花序,生长期,植株,根茎,性状,冬季,条纹,温度,黄色,繁殖,栽培,幼株,土壤,湿润,母株,音名,总状花序,蒴果,纺锤形,裂片,花柱,花梗,花药,腐熟,生境,雄蕊

【拼音名】Diào Lán

【别名】桂兰、葡萄兰、钓兰、树蕉瓜、浙鹤兰、兰草、倒吊兰、土洋参、八叶兰、丛毛吊兰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吊兰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orophytum comosum (Thunb.)Baker[Anthericum comosum Thun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

【原形态】吊兰 多年生草本。根茎短而肥厚,呈纺锤状。叶自根际丛生,多数;叶细长而尖,绿色或有黄色条纹,长10-30cm,宽l-2cm,向两端稍变狭。花葶比叶长,有时长达50cm,常变为匍枝,近顶部有叶束或生幼小植株;花小,白色,常2-4朵簇生,排成疏散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梗关节位于中部至上部;花被叶状,裂片6枚;雄蕊6;稍短于花被片,花药开裂后常卷曲;子房无柄,3室,花柱线形。蒴果三角状扁球形,每室具种子3-5颗。花期5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各地广泛栽培,供作观赏。

资源分布:非洲南部。

【栽培】

1.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环境,对光照、温度变化适应性强,最佳生长温度为13℃。

2.栽培技术:分株繁殖。幼株种植后,在其发根完整,有新的生长点以前,不要急于将母株切断。此外,用肉质根繁殖也可。

3.田间管理:冬季温度低时,务必使植株保持干燥。春、夏季生长期,应保持土壤湿润。秋季、冬季减少浇水量,但冬季也不能使土壤全干。生长期每旬施用腐熟稀薄的肥水1次,冬季每月施1次。

【性状】性状鉴别 须根圆柱状纺锤形,上有短根茎。完整叶片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20-30cm,直径宽1-2cm,顶端渐尖,基部抱茎;色深绿,有的具黄色纵条纹或边缘为黄色;质较坚硬。有的尚具花葶及花序。气微,味淡。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散瘀消肿;清热解毒。主治痰热咳嗽;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痔疮;烧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鲜品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