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仙人杖
2018-09-13  浏览:183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仙人杖-【中药】:仙人杖,水肿,脚气,疟疾,痔疮 -本草,日华,拾遗,岭南,脚气,反胃,水肿,音名,竹茹,禾本科,形态,苦竹,植物,鱼骨,疟疾,枯死,精要,竹叶,纲目,别名,用量,摘录,仙人,无毒,水煮,痔疮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Xiān Rén Zhànɡ

【别名】退秧竹(《岭南采药录》),瘪竹(《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及苦竹等枯死的幼竹茎秆。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竹茹及苦竹叶条。

【性味】

咸,平。

①《本草拾遗》:味咸,平。

②《日华子本草》:冷。

③《品汇精要》:无毒。

【功能主治】

治反胃,吐乳,水肿,脚气,疟疾,痔疮。

①《本草拾遗》:哕气呕逆,小儿吐乳,大人吐食反胃,辟痁(疟),并水煮服之。

②《日华子本草》:主痔病,烧为末,水服方寸匕。

③《纲目》:煮汁服,下鱼骨哽。

④《岭南采药录》:治肌肤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烧灰研末服。外用:煎水熏洗。

【附方】治脚气:退秧竹和亦小豆煎水,先熏后洗。(《岭南采药录》)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