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地耳草
2018-09-13  浏览:194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地耳草-【中药】:地耳草,早期肝硬化,阑尾炎,田基黄,田基王 -地耳草,外敷,音名,咬伤,适量,毒蛇,金丝,洗净,捣烂,黄花,金钱草,茵陈,扁桃体炎,患处,阑尾炎,黄疸,消肿,肝硬化,湿热,清热,止痛,肝炎,解毒

【拼音名】Dì ěr Cǎo

【别名】田基黄、田基王、小田基黄、黄花草、黄花仔、对叶草、七寸金、细叶黄

【来源】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以全草入药。春夏采收全草,鲜用或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味】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散瘀止痛。用于肝炎,早期肝硬化,阑尾炎,眼结膜炎,扁桃体炎;外用治疮疖肿毒,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鲜用1~2两,干用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备注】(1)用治湿热黄疸,具有良好疗效,可配合茵陈、金钱草等同用。治疗疮疖肿毒或毒蛇咬伤,可用鲜草煎服,另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用治跌仆损伤,除煎汤内服外,还可用鲜草适量,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