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钓杆柴
2018-09-12  浏览:131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钓杆柴-【中药】:钓杆柴,水肿,咳血,钓鱼竿 -裂片,卵形,腺毛,无毛,音名,总状花序,柔毛,花梗,贵州,生境,雄蕊,分布,咳血,角形,叶柄,子房,基部,楔形,淡红色,治水,除湿,锯齿,甘肃,陕西,广西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Diào Gǎn Chái

【别名】钓鱼竿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中华绣线梅的根。秋季采收。

【原形态】灌木,高达2米。小枝无毛。叶片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5~11厘米,宽3~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稀宽楔形,边缘具重锯齿,常不规则分裂,稀不裂,两面无毛或在下面脉腋具柔毛;叶柄长0.7~1.5厘米,微被毛或近于无毛。总状花序顶生,长4~9厘米,无毛,花梗长0.3~1厘米;花淡红色,直径0.6~0.8厘米;萼筒筒状,长1~1.2厘米,外面无毛,裂片5,三角形;花瓣倒卵形;雄蕊10~15;心皮1~2,子房顶端有毛。蓇葖果长椭圆形,萼裂片宿存,外面疏被长腺毛。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谷或沟边杂木林中。分布河南、甘肃、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苦酸甘,凉。

【功能主治】利水除湿,清热止血,治水肿,咳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