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倒水莲
2018-09-12  浏览:298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倒水莲-【中药】:倒水莲,疟疾寒热,湿热发黄,头晕 -基部,卵形,圆形,音名,萼片,雌蕊,毛茛,纺锤形,花柱,花药,复叶,生境,雄蕊,花丝,分布,须根,花序,楔形,蛾眉,寒热,炖肉,疟疾,根茎,线形,尖头,外皮,内服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Dào Shuǐ Lián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蛾眉唐松草的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无毛,高40~80厘米。根茎短,须根丛生,外皮褐色,有绒毛。茎有棱。基生叶2~3四三出复叶,基部具鞘状托叶,抱茎;小叶卵状长圆形、宽卵形或近圆形,3浅裂,并具圆齿,先端钝,基部圆形,有时浅心形,长3~7厘米,宽2~5厘米;茎生叶常为2回三出,小叶多狭长,呈菱状椭圆形,基部楔形。圆锥花序;苞片线形,小苞片锥尖;萼片4,倒卵形,白色或粉红色;雄蕊多数,花丝倒披针形,花药长圆形,顶端无小尖头;雌蕊8~12。瘦果纺锤形,无柄,黑褐色,纵肋8,宿存花柱弯钩状。花期5~6月。

【生境分布】生于湿润的山沟、岩边或草丛中。分布四川。

【性味】性寒,味苦涩,无毒。

【功能主治】治疟疾寒热,湿热发黄,头晕,目疼及腹痛泻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8钱;或炖肉。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