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粉苞苣
2018-09-12  浏览:218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粉苞苣-【中药】:粉苞苣,黄疸型肝炎,结膜炎,疖肿,细叶苦菜 -西藏,广西,分枝,音名,头状花序,生境,雄蕊,植物,菊科,花黄,分布,名录,花序,基部,结膜炎,清热解毒,等地,草本,直立,消炎,止痛,肝炎,浙江,别名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Fěn Bāo Jù

【别名】细叶苦菜(《广西植物名录》),杂赤咸包(藏名)。

【来源】为菊科植物粉苞苣的全草。7~8月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茎直立,基部分枝呈簇生状。叶互生,披针形,长5~8厘米,宽约0.5厘米,全缘,几无柄。头状花序顶生,排列成聚伞花序;总苞片2层;花黄色,两性,全由舌状花组成,先端5齿裂;雄蕊5。瘦果具多棱,顶具1喙,喙顶有白色不分枝冠毛。

【生境分布】生于田野、路旁。分布西藏,广西、浙江等地。

【性味】苦,微寒。

【功能主治】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治黄疸型肝炎,结膜炎,疖肿。

②《广西植物名录》:治痨咳,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