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熊肉
2018-09-11  浏览:38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熊肉-【中药】:熊肉,风痹,手足不随,筋脉挛急 -筋脉,音名,脚气,空腹,手足,食之,灰分,形态,熊胆,动物,集注,棕熊,葱白,黑熊,成份,调和,用量,摘录,罐头,无毒,蛋白质,水分,用法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Xiónɡ Ròu

【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肉。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熊胆条。

【化学成份】罐头熊肉(品种未详)含水分63.85%,粗蛋白质7.27%,粗脂肪26.79%,灰分1.09%。

【性味】

甘,温。

①《别录》:微温。

②《千金·食治》:味甘,微温,无毒。

【功能主治】

补虚损,强筋骨。治脚气,风痹,手足不随,筋脉挛急。

①《千金·食治》:主风痹不仁,筋急五缓。

②孟诜:补虚羸。

③《医林纂要》:补中益气,润肌肤,壮筋力。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附方】

①治中风心肺风热,手足不随及风痹不仁,筋脉五缓,恍惚烦躁:熊肉一斤。切,如常法调和作腌腊,空腹食之。(《食医心镜》)

②疗脚气风痹不仁,五缓筋急:熊肉半斤。于豉汁中和姜、椒、葱白、盐、酱作腌腊,空腹食之。(《食医心镜》)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