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刺黄连
2018-09-11  浏览:204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刺黄连-【中药】:刺黄连,肝炎,口舌生疮,烫伤 -胚珠,音名,萼片,花药,生境,雄蕊,陕西,花黄,灰黄色,子房,豪猪,分布,长圆,浆果,黄连,消肿,锯齿,白粉,甘肃,簇生,湖北,上位,烫伤,河岸,清热,口舌,中草药

【出处】《陕西中草药》

【拼音名】Cì Huánɡ Lián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假豪猪刺的根及茎皮。夏、秋采收。

【原形态】常绿灌木,高0.5~1.5米,茎直立,灰黄色,具棱;刺分3叉,长1~2.5厘米。叶簇生,厚革质,坚硬,长圆状披针形,长3.5~8厘米,宽1~2.5厘米,边缘具刺毛状锯齿,中脉明显。花黄色,5~15朵簇生刺腋;萼片6,下有小苞片2~3;花瓣6;雄蕊6,花药开裂;子房上位,1室,有胚珠多颗。浆果倒卵状长圆形,红色,被白粉,有种子2粒。

【生境分布】生于沟旁、河岸或山坡。分布陕西、甘肃、湖北、四川。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消炎,消肿止痛。治肝炎,口舌生疮,小便淋痛,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研末调敷。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