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稀花蓼
2018-09-11  浏览:78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稀花蓼-【中药】:稀花蓼,急慢性肝炎,小便淋痛,毒蛇咬伤,白回归,连牙刺 -花被,林下,腺毛,基部,叶鞘,音名,花期,分布,花柱,花梗,生境,雄蕊,拉丁,叶柄,植物,平卧,华北,细弱,花序,黄褐色,淡红色,叶脉,包干,清热解毒,咬伤,晾干

【拼音名】Xī Huā Liǎo

【别名】白回归、连牙刺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稀花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dissitflorum Hemsl.

采收和储藏:花期采收全草,鲜用或晾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70-100cm。茎直立或基部平卧,下部无毛,上部疏生钩刺。叶互生;有长柄,叶柄疏生刺毛;托叶鞘膜质,褐色;叶片卵状椭圆形,长6-15cm,宽3-8cm,先端渐尖,基部戟形或心形,上部被刺毛,下面沿叶脉有刺毛,两面都被稀疏的星状毛。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腋生;苞片长圆形,有缘毛;花梗细弱,密生红色腺毛;花淡红色;花被5深裂,雄蕊8,短于花被;花柱3。瘦果球形,黄褐色,有光泽,全部包干宿存花被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河边林下潮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治急慢性肝炎;小便淋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