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青粱米
2018-09-11  浏览:247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青粱米-【中药】:青粱米,烦热,消渴,泻痢 -消渴,日华,音名,禾本科,空心,养老,益气,稀粥,煮粥,老人,热中,上相,淋病,浆水,神曲,无定,用量,摘录,无毒,用法,辞典,食之,健脾,以水

【出处】《别录》

【拼音名】Qīnɡ Liánɡ Mǐ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青粱的种仁。

【性味】《别录》:甘,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治烦热,消渴,泻痢。

①《别录》: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

②《日华子本草》:健脾,治泄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煮粥。

【附方】

①治消渴:青粱米半升(淘净),以水三升,煮稀粥饮之,以差为度。(《圣济总录》粱米粥)

②治老人脾虚气弱,食不消化,泄痢无定:神曲二两(炙,捣罗为末),青粱米四合(淘净)。上相和煮粥,空心食之。(《寿亲养老新书》曲米粥)

③治老人五淋病,身体烦热,小便痛不利:浆水三升(酸美者),青粱米三合(研)。上煮作饮,空心渐饮之,日二、三服。(《寿亲养老新书》浆水饮)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