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乌泡刺
2018-09-10  浏览:112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乌泡刺-【中药】:乌泡刺,风湿疼痛,慢性肝炎,腹泻,痢疾 -音名,调经,患处,补气,种子,痢疾,用于,钩子,除湿,月经不调,活血,灰白,止血,神经衰弱,生根,外伤,肝炎,解毒,腹泻,别名,用量,摘录,乌龙,适量,出血,用法,汇编

【拼音名】Wū Pào Cì

【别名】乌龙摆尾、倒生根、过江龙、寒莓、乌泡

【来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灰白毛莓Rubustephrodes Hance,以根、叶及种子入药。夏季采叶,秋季采根及种子,晒干。

【性味】酸、甘,平。

【功能主治】根:祛风除湿,活血调经。用于风湿疼痛,慢性肝炎,腹泻,痢疾,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叶:止血,解毒。外用治外伤出血,痈疖疮疡。种子:补气益精。用于病后体虚,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根0.5~2两;子0.5~1两;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