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槭叶止血草
2018-09-10  浏览:252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槭叶止血草-【中药】:槭叶止血草,喉痛,高热神昏,泻痢,石淋 -柔毛,音名,花柄,胡荽,分布,圆形,裂片,生境,拉丁,叶柄,卵形,植物,花序,阴湿,肿痛,止血,匍匐,草本,台湾,清热,储藏,细长,叶片,主治

【拼音名】Qì Yè Zhǐ Xuè Cǎo

【别名】变地锦、遍地金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吕宋天胡荽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drocotyle benguetensis Elm.[H.ranunculifolia Ohyw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细长,匍匐或上升。叶互生;叶柄长3-15cm,有柔毛;叶片3深裂,圆形至卵形,长1-2.5cm,宽1-3cm,裂片3裂,疏生柔毛。伞形花序有花2-13,花柄长约1mm;苞片宿存;花白色。果实近圆形,直径0.8-1.5m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畦畔、原野阴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

【性味】味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通淋解毒。主治厨师;喉痛;高热神昏;泻痢;石淋;跌打肿痛;疮疖;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