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五色梅
2018-09-10  浏览:295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五色梅-【中药】:五色梅,感冒高烧,风湿骨痛,胃痛,跌打损伤 -卵形,草科,音名,臭气,核果,散结,紫黑色,花序,五色,长圆,外敷,跌打损伤,马鞭,清热解毒,橙黄,瘙痒,球形,肉质,花冠,胃痛,皮炎,灌木,直立,淋巴,止痛,枝叶

【拼音名】Wǔ Sè Méi

【别名】马缨丹、红彩花、头晕花、如意花

【来源】为马鞭草科马樱丹属植物五色梅Lantana camara L.,以根或全株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直立或半藤状灌木,高可达2米,有强烈臭气,全株被短毛。茎枝常有下弯钩刺。叶对生,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四季开花,花序腋生,花冠高脚碟状,4~5裂,有红、粉红、黄、橙黄、白等多种颜色,故名五色梅。核果球形,肉质,成熟时紫黑色。

【性味】根:淡,凉。枝、叶:苦,凉,具臭气。有小毒。

【功能主治】根: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用于感冒高烧,久热不退,颈淋巴结核,风湿骨痛,胃痛,跌打损伤。叶、枝:外用治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疖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根:1~2两;枝叶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用鲜叶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