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干蟾
2018-09-10  浏览:290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干蟾-【中药】:干蟾,癞蛤蟆,蟾蜍皮,咽喉肿痛,水肿,小便不利 -蟾蜍,音名,蟾酥,用量,晒干,肿痛,烧着,撑开,烘箱,消肿,利尿,癞蛤蟆,密闭,硫磺,剖腹,炮制,水肿,止痛,解毒,别名,烘干,小便

【拼音名】Gān Chán

【别名】癞蛤蟆、蟾蜍皮

【来源】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 melanostictus Schneider,除去内脏或不去内脏的干燥全体。

【炮制】捕捉后,将体上的蟾酥取出,晒干或烘干或剖腹除去内脏,并连同下颚及腹部一并去掉。将体腔撑开,晒干,再放烘箱上烤,随时翻动,以免烧着。最好放密闭室内用硫磺熏,如不烘熏,则易发臭。

【性味】甘、辛,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消肿解毒,止痛,利尿。用于慢性气管炎,痈疖疔疮,咽喉肿痛,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2~3钱;研粉用量0.3~1钱。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