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粟奴
2018-08-28  浏览:275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粟奴-【中药】:粟奴,利小肠,除烦懑 -孢子,音名,粉状,真菌,菌丝,穗子,纲目,破裂,苦竹,卵形,坐卧不安,灯芯,葱白,灰白色,铜钱,性状,而成,甘草,病菌,藏在,褐色,侵入,摘录,萌芽,坚韧,光滑,不通

【出处】《纲目》

【拼音名】Sù Nú

【来源】

为粟的幼穗感染黑粉科真菌粟粒黑穗菌后所产生的菌瘿。

粟粒黑穗菌:厚垣孢子褐色,略呈圆球形,表面光滑,大小为8~14×6~9微米,萌芽时虽形成先菌丝,但不生担孢子。病菌主要为种子传染。

【性状】真菌侵入幼穗子房而成的菌瘿。包藏在花颖内,呈卵形或椭圆形,包有灰白色相当坚韧的膜,不易破裂,其中满藏黑粉状厚垣孢子。花颖及孢子堆膜破裂则散出黑粉状厚垣孢子。

【功能主治】《纲目》:利小肠,除烦懑。

【附方】治小肠结涩不通,心烦闷乱,坐卧不安:小豆蘖一分,苦竹髭一分,粟奴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锉),灯芯一束,铜钱七文,葱白五寸。上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三分,去滓,食前分为三服。(《圣惠方》)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