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粟芽
2018-08-28  浏览:17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粟芽-【中药】:粟芽,食积胀满,不思饮食,蘖米 -本草,日华,颖果,胚乳,消食,纲目,无毒,果实,长约,音名,淡黄色,形态,健脾,匀整,生境,滞胀,胀满,黄色,表面,华北,基部,主产,黄褐色,粟米,焦黄,米面,文火,断面

【出处】《纲目》

【拼音名】Sù Yá

【别名】蘖米(《别录》),粟蘖(《本草衍义》)。

【来源】为粟的发芽颖果。将粟谷入水中浸透,捞出置筐内,上盖稻草,每日洒水4~5次,保持湿润,至芽长2~3毫米许,取出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粟米条。

【生境分布】主产华北各地。

【性状】干燥粟芽呈小球形,径约1毫米。表面淡黄色,有外稃与内稃包围,多数均已裂开,露出长约1~3毫米的初生根(芽),或无初生根。剥去壳即为果实,表面淡黄色,光滑,基部有黄褐色的胚,长约1毫米,胚乳近白色。质坚,断面粉质,气无,味微甜。以黄色、有芽、颗粒匀整者为佳。

【炮制】炒粟芽:取粟芽置锅内以文火炒至黄色为度。取出放凉。亦有炒至焦黄色者。

【性味】

①《别录》:味苦,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苦甘,性微温,无毒。

【归经】《本草汇言》: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

健脾,消食,治食积胀满,不思饮食。

①《别录》:寒中,下气,除热。

②《日华子本草》:除烦,消宿食,开胃。

③《纲目》:消导米面诸果实积。

④《山西中药志》:健脾,消食。治食滞胀满,食欲不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