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鲥鱼
2018-08-28  浏览:79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鲥鱼-【中药】:鲥鱼,补虚劳,瘟鱼,三黎 -本草,鲥鱼,臀鳍,背鳍,尾鳍,食疗,基部,腹鳍,纲目,钱塘江,腹部,侧线,音名,胸鳍,腹面,硫胺素,后缘,生境,虚劳,分布,锯齿状,浮游生物,核黄素,边缘,灰分,上颌,黑色,动物,珠江

【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Shí Yú

【别名】瘟鱼(《纲目》),三黎(《本草求原》)。

【来源】为鲱科动物鲥鱼的肉或全体。

【原形态】

体长椭圆形,侧扁。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鳃耙细密。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横列鳞16~17。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休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

鲥鱼4~6月间生殖季节溯河而上,在江何的中、下游产卵繁殖。食物主要为浮游生物,有时亦食其他有机物。

本动物的鳞(鲥鱼鳞)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分布我国南海及东海,亦见于长江、珠江、钱塘江等流域的中、下游。

【化学成份】食部每100克含水分65克,蛋白质16.9克,脂肪16.9克,碳水化物0.2克,灰分1克;钙33毫克,磷216毫克,铁2.1毫克,硫胺素微量,核黄素0.14毫克,尼克酸4毫克。

【性味】

甘,平。

①《食疗本草》:平。

②《纲目》:甘,平,无毒。

【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肺。

【功能主治】

①《食疗本草》:补虚劳。

②《日用本草》:快胃气。

③《本经逢原》:性补,温中益虚。

【注意】

①《食疗本草》:稍发疳痼。

②《本草求原》:发疥癞。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