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蜀葵根
2018-08-28  浏览:18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蜀葵根-【中药】:蜀葵根,尿血,吐血,血崩,肠痈,疮肿 -蜀葵,聚糖,脓血,血崩,拾遗,白带,棋盘,葵花,吐血,植物,用水,草药,黑皮,无毒,音名,糖醛酸,形态,锦葵,黄蜡,尿血,同科,丹毒,纸花,苋菜,白芷,甜酒,腥臭,乳白,粘液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Shǔ Kuí Gēn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根。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蜀葵花条。

【化学成份】

根含大量粘质;一年生根的粘质含戊糖7.78%,戊聚糖6.86%,甲基戊聚糖10.59%,糖醛酸20.04%。

同属植物药蜀葵根含粘液约30%。同科植物黄蜀葵根含粘质约16%,大部分为阿聚糖、半乳聚糖和鼠李聚糖等所组成。

【药理作用】根可作润滑药,用于粘膜炎症,起保护、缓和刺激的作用。

【性味】

①《本草拾遗》:甘,寒,无毒。

②《本草述》:气味甘,微寒滑,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利尿排脓。治淋病,白带,尿血,吐血,血崩,肠痈,疮肿。

①《本草拾遗》:根及茎,并主客热,利小便,散脓血恶汁。

②《本草衍义》:取红单叶者,治带下,排脓血恶物。

③《分类草药性》:治红崩,吐血,白带。

④《本草推陈》:治丹毒,火疮,烧伤,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小便淋沥:葵花根一撮。洗净,锉碎,用水煎五、七沸服。(《卫生宝鉴》葵花散)

②治血崩、吐血:棋盘花根二两。煨甜酒吃。

③治白带增多:棋盘花根一两。炖猪肉吃或煨水服。

④治大便不通:棋盘花根、冬苋菜各一两。煨水服。(②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⑤治肠痈:蜀葵根一钱,大黄一钱。水煎服。(《经验良方》蜀葵汤)

⑥治内痈有败血,腥臭殊甚,脐腹冷痛,用此排脓下血:单叶红蜀葵根、白芷各一两,白枯乳白芍药各五钱。为末,黄蜡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二十丸,待脓血出尽,服十宣散补之。(《坦仙皆效方》怀忠丹)

⑦治诸疮肿痛不可忍者:葵花根,去黑皮捣,若稠,点井花水少许,若不稠,不须用水,以纸花如膏贴之。(《济生拔萃》)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