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芦莉草叶
2018-08-28  浏览:159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芦莉草叶-【中药】:芦莉草叶,溃疮,刀伤,牙痛,腹痛,红楠草 -爵床,裂片,卵形,音名,生于,广州,植物,长约,叶腋,蒴果,花药,生境,雄蕊,分布,针状,子房,膨大,管状,分枝,刀伤,线形,草叶,披散,浅蓝色,牙痛,肿胀,等地,花期,云南,上位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Lú Lì Cǎo Yè

【别名】红楠草(《广州植物志》)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芦莉草的叶。

【原形态】

芦莉草,又名:小苞爵床。

一年生草本,柔弱,高20~50厘米,稍被毛或近秃净;分枝披散或下部伏地。叶对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5厘米,全缘,上面散生透明的偃粗毛和无数针状结晶的小线条。花无柄,单生于上部叶腋内;小苞片叶状,卵形、椭圆形至匙形,长1~1.5厘米;萼长约5毫米,5深裂,裂片线形;花冠白色或浅蓝色,管状,上部膨大而一侧肿胀,裂片5,长1.2~1.6厘米,外面稍被毛;雄蕊2长2短,花药2室。子房上位,2室。蒴果棒状,长约1.2厘米,每室有种子4~6颗,聚生于中部以上。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分布广东、云南等地。

【功能主治】《广州植物志》:捣烂可敷疡痛、溃疮、刀伤、牙痛及腹痛。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