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芦竹笋
2018-08-28  浏览:25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芦竹笋-【中药】:芦竹笋,头晕,热淋,聤耳,牙痛 -芦竹,草药,重庆,音名,嫩苗,禾本科,牙痛,吐血,头晕,热症,冰片,解热,茶匙,肺热,加白糖,用脑,适用于,清热,岭南,用量,摘录,无毒,用法,辞典,功能主治

【出处】《重庆草药》

【拼音名】Lú Zhú Sǔn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嫩苗。

【性味】《重庆草药》:味苦,性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治肺热吐血,骨蒸潮热,头晕,热淋,聤耳,牙痛。

①《分类草药性》:笋汁治耳疼。

②《岭南采药录》:嫩笋捣烂能拔腐骨。

③《重庆草药》:清火解热,适用于多种烧热症侯。治骨蒸潮热,火牙痛,头晕,火淋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0.5~2两;捣汁或熬膏。外用:捣汁滴耳。

【附方】

①治肺热吐血:芦竹笋一斤。捣取汁加白糖服。

②治中耳炎:芦竹笋捣汁加冰片滴耳心。

③治用脑过度,精神失常:芦竹笋熬膏加白糖服,每服一茶匙。(选方出《重庆草药》)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