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鲤鱼鳞
2018-08-27  浏览:119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鲤鱼鳞-【中药】:鲤鱼鳞,吐血,衄血,崩漏带下,瘀滞腹痛 -痔漏,鲤鱼,崩漏,音名,鱼鳞,纲目,食疗,吐血,血晕,蛋白,化学,古方,鱼骨,基质,鳞片,定名,胶原,止血,腹痛,骨质,凉水,成份,摘录,产后,真皮,各家

【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Lǐ Yú Lín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鳞片。

【化学成份】鱼鳞是皮肤的真皮生成的骨质,其基质由胶原变来,化学上属于一种硬蛋白,定名鱼鳞硬蛋白,但性质尚未充分明了。

【功能主治】

散血,止血。治吐血,衄血,崩漏带下,瘀滞腹痛,痔漏。

①《食疗本草》:烧,烟绝,研,酒下方寸匕,破产妇滞血。

②《纲目》:烧灰,治吐血,崩中,漏下,带下,痔瘘,鱼鲠。

③《会约医镜》:烧灰,治产后血迷血晕,败血不止。

【附方】

①治痔漏:黑鲤鱼鳞二、三甲,以薄编茧裹如枣柱样纳之。(《儒门事亲》)

②治诸鱼骨鲠:鲤脊三十六鳞,焙研,凉水服之。(《卫生杂兴》)

③治鼻衄:鲤鱼鳞炒成灰,研为末,冷水调下一、二钱。(《普济方》)

【各家论述】《纲目》:鲤鱼,古方多以皮、鳞烧灰,入崩漏、痔漏药用,盖取其行滞血耳。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