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李根皮
2018-08-26  浏览:84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李根皮-【中药】:李根皮,消渴心烦,甘李根白皮,齿痛 -本草,日华,金匮要略,韧皮部,消渴,药性,长沙,足厥阴肝经,音名,郁热,四两,李树,肝气,寒热,黄芩,芍药,甘草,腹痛,生姜,清热,杂记,别名,用量,摘录

【出处】《别录》

【拼音名】Lǐ Gēn Pí

【别名】甘李根白皮(《金匮要略》)。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根皮的韧皮部。

【性味】

苦咸,寒。

①《别录》:大寒。

②《药性论》:味咸。

③《日华于本草》:凉,无毒。

④《滇南本草》:性寒,味苦涩。

【归经】《长沙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下气。治消渴心烦,奔豚气逆,带下,齿痛。

①《吴普本草》:治疮。

②《别录》:主消渴,止心烦、逆奔气。

③陶弘景:水煎含之,疗齿痛。

④《药性论》:治脚下气,主热毒,烦躁。

⑤孟诜:主女人卒赤白下。

⑥《长沙药解》:下肝气之奔冲,清风木之郁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煎水含漱或磨汁涂。

【附方】

①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甘草、芎藭、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金匮要略》奔豚汤)

②治咽喉卒塞:以皂角末吹鼻取嚏,仍以李树近根皮,磨水涂喉外。(《菽园杂记》)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