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鹿骨
2018-08-25  浏览:84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鹿骨-【中药】:鹿骨,补虚羸,强筋骨 -音名,虚劳,收口,胫骨,焦黑,补益,梅花鹿,纸包,药性,纲目,枸杞,苦海,救生,筋骨,骨骼,用量,摘录,骨髓,可作,无毒,用法,风湿,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Lù Gǔ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骨骼。

【性味】《药性论》;味甘,微热,无毒。

【功能主治】

补虚羸,强筋骨。

①《别录》:安胎,下气。

②《千金·食治》:主内虚,续绝伤,补骨,可作酒。

③《唐本草》:主虚劳,可为酒。主风虚,补骨髓。

④《纲目》:烧灰水服,主小儿洞注下痢。

⑤《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四肢疼痛及筋骨冷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烧存性为末。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附方】

①补益虚羸:鹿骨一具,枸杞根二升。各以水一斗,煎汁五升,和匀,共煎五升。日二服。(《千金方》鹿骨煎)

②生肌收口:鹿胫骨,湿纸包固,灰火煨之,以黄脆可研为度。若焦黑色者为过性,勿用。掺大毒,生肌甚速。(《救生苦海》斑龙散)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