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卫消网:鹿筋
2018-08-25  浏览:228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鹿筋-【中药】:鹿筋,劳损,风湿关节痛,转筋 -本草,转筋,关节痛,劳损,音名,筋骨,棕色,风湿,生境,棕黄,阴干,主产,条状,炭火,梅花鹿,性状,青海,肉质,甘肃,等地,河北,炮制,求真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Lù Jīn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四肢的筋。全年均可采收。取鹿的四肢,抽出足筋,保留蹄部,阴干。

【生境分布】主产东北、河北,青海、甘肃、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的鹿筋,细长条状,金黄或棕黄色,有光泽而透明。长45~65厘米左右,粗约1.5~2厘米。上端带肉质,下部有半圆形黑色蹄甲2个,亦有带4个小块蹄骨者;蹄甲处略带皮,有棕色或淡棕色短毛。质坚韧,气微腥。以身干、条长、粗大、金黄色有光泽者为佳。

【炮制】斩去蹄甲后,用温水略洗,置炭火上烘软,切成小段。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淡微咸,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壮筋骨。治劳损,风湿关节痛,转筋。

①《唐本草》:主劳损续绝。

②《本经逢原》:大壮筋骨,食之令人不畏寒冷。

③《本草求真》:补阳。

④《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关节痛,手足无力及脚转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煮食,2~4两。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