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卫消网:乙肝e抗原
2018-08-15  浏览:285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乙肝e抗原-乙肝,阳性,抗原,抗体,乙肝病毒,传染性,转阴,复制,症状,抗病毒,干扰素,接种,感染,表面抗原,病人,病毒,乙肝疫苗,治疗,免疫,阴性,血清,表面,核心,乙型肝炎,肝细胞,检出,脱氧核糖核酸,乙肝患者,标志

乙肝e抗原是乙肝病毒内核的一种主要结构蛋白,英文缩写为HbeAg,它的一级结构与乙肝核心抗原(HBcAg)基本相同。乙肝E抗原是急性感染的早期标志,它的检出可作为DNA多聚酶和环状DNA分子存在的标志,表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损害和高度传染性。
简介:
乙肝E抗原是一种可溶性抗原,有3个亚型:e1、e2、e3。乙肝E抗原是急性感染的早期标志,它的检出可作为DNA多聚酶和环状DNA分子存在的标志,表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损害和高度传染性。一般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标本中检测乙肝E抗原,HBsAg的滴度越高,HBeAg阳性的机会越多。在HBsAg阴性的标本中,很少有HBeAg阳性者。乙肝E抗原通常在血清中存在的时间较短 ,为3~6周。乙肝表面抗原在血内高峰期亦是乙肝e抗原的高峰期。在肝炎症状出现后10周内逐渐下降,在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前可先转阴。
意义:
1、在慢性轻度乙型肝炎和HBsAg携带者中,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均为阳性,这种“三阳”患者,具有高度传染性,指标难以阴转。
2、HBeAg单项阳性者较少见,表示疾病处于急性期。HBeAg可长期阳性,无抗体阳转,表示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
3、当HBeAg阳性转变为抗-HBeAg阴性,一般表示疾病在恢复。当HBV-DNA整合到肝细胞DNA时,HBeAg阳性也可转变为抗-HBe阳性,将来可能发展成肝癌中。
含义:
一、乙肝e抗原阳性,伴随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此类情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乙肝大三阳,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体内病毒复制活跃,病毒数量增加较快。如果是急性乙肝感染期,乙肝e抗原在血清中存在一般为3-6周,及时的进行治疗可很快控制病情。
二、乙肝e抗原单项阳性,此种情况较为少见。一般表明乙肝病毒的急性感染。如果e抗原长期阳性不出现阴转现象,有可能是急性肝炎慢性化的表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极有可能随之出现。一旦出现单项乙肝e抗原阳性要及时的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防止乙肝慢性化。
三、乙肝e抗原时阳时阴,伴随乙肝e抗体时阳时阴。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有可能是乙肝治疗关键时期,治疗得当可实现乙肝e抗原的血清转换。体内乙肝病毒数量降低,病毒复制得以控制。
抗体阳性:
1、注射乙肝疫苗成功后仅表现e抗体阳性,不会同时伴有表面抗体阳性,这和个人体质有关。
2、少数e抗体阳性并伴有其它抗体阳性者,HBV-DNA仍阳性。
3、说明是急性感染。可以表现为表面抗体,核心抗体和e抗体都是阳性,此时标志着体内的乙肝病毒已经清除,病情好转。
4、与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同时出现的慢性持续性感染,即是乙肝小三阳。
注意事项:
1、首先认真检查,对传染性和转归做出评价,首次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该同时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及乙肝表面抗体。如果有条件还可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等。
2、及时复查,首次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在1-2周后复查一次,查出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者,每3个月应该复查一次,单纯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无乙肝E抗原阳性且无症状者可3个月到1年复查一次。
3、防止传播,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的妇女应该特别注意经期卫生,严防经血污染手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不免赤手触摸他人的开放性伤口,不能当保育和饮食行业人员,已怀孕者如一定要求生育应当请医生定期检查肝功能及其乙肝病毒标志物。新生儿应该采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注射乙肝疫苗等。
阴性情况:
乙肝e抗原阴性说明体内乙肝病毒含量少或没有乙肝病毒,病毒复制不活跃或不复制,传染性小或没有传染性。关于乙肝e抗原阴性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健康人。从未感染过乙肝病毒,体内不存在乙肝病毒,也就不存在乙肝病毒的复制,所以乙肝e抗原呈阴性。
2、慢性乙肝携带者。体内携带有乙肝病毒,但是病毒含量少,病毒复制不活跃,传染性小。
3、乙肝恢复期。经过药物治疗,或由于自身的免疫力强,凭借自身的系统,清除体内一大部分乙肝病毒,但是还没有彻底清除完体内病毒,所以正处于乙肝的恢复期。
转阴方法:
1.自然转阴。对于成年后因水平传播(因接触乙肝病人血液及体液引起的传播)而染上乙肝病毒者,由于免疫功能的作用,每年有10%~20%的乙肝e抗原转阴,但如果是母婴传播或婴幼儿期感染的病人,则乙肝e抗原转阴率要低得多(3%~5%).
2.急性发作后转阴。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被激活,免疫细胞攻击于肝细胞内的乙肝病毒,使肝细胞损坏,病毒被抑杀,此时可出现钱过性丙氨酸基转移酶升高。
3.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转阴。如干扰素使病人的乙肝e抗原转阴率达30%~40%,拉米夫定使病人的乙肝e抗原转阴率第1年达20%,第2,3,4年可达30%、40%及50%左右。
治疗预测: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最基本的治疗,目前公认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干扰素类,如α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以及核苷类似物。HBeAg阳性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终点是HBeAg血清学转换,这可能需要长期的有效治疗。HBV-DNA水平降低或低于检测水平提示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但并不一定能反映机体对HBV免疫状况的恢复,更多的可能是由于病毒被暂时抑制,特别是在应用核苷类似物出现HBV-DNA降低时。因此,停用抗病毒药物后往往容易出现反弹,相比而言,在自然免疫清除或者在干扰素治疗后所出现的HBeAg血清学转换,往往标志着持续的HBV抑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组织炎症坏死减轻,肝硬化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因而,血清HBeAg被认为能够反映更为稳定的治疗效果,HBeAg血清学转换标志着患者免疫系统开始发挥作用。
转阴意义:
乙肝e抗原转阴后,如果乙肝e抗体阳性,表示乙肝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乙肝进展基本停止,原有的肝损害逐渐恢复,如若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
但有一小部分乙肝e抗体阳性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阳性,揭示乙肝病毒复制仍然活跃,有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较快,应加注意。乙肝e抗体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最复杂的一组病人,通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可以把这组病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乙肝病毒复制,无传染性;另一类是乙肝病毒复制,伴有活动性肝病, HBVDNA阳性,有传染性。 30%-50%长期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液中可检出乙肝e抗体。
转阴方式:
1、自然转阴:对于成年后因水平传播而染上乙肝病毒者,由于免疫功能的作用,每年有10%~20%HBeAg转阴,但如为母婴传播或婴幼儿期感染的病人,则HBeAg转阴率要低得多,只有3%~5%。
2、急性发作后转阴: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被激动,免疫细胞攻击位于肝细胞内的乙肝病毒,使肝细胞损坏,病毒被抑杀,此时可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
3、应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使病人的HBeAg转阴率达30%~40%,拉米夫定使病人的HBeAg转阴率第1年达20%,第2,3,4年可达30%、40%及50%左右。由于HBeAg自然转阴率低,抗病毒药物只能使部分病例转阴,因此,目前HBeAg阳性病人采用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如干扰素+日达仙、干扰素+核苷类药物、核苷类药物+细胞因子、两种核苷类药物联用(如拉米夫定+泛昔洛韦)、干扰素+苦参素、拉米夫定+苦参素等,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抗病毒治疗的时机。
临床意义:
1、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的重要指标,HBeAg持续阳性表明存在乙肝病毒的活动性复制,提示传染性大,容易转为慢性。
2、一般HBeAg出现在HBsAg阳性中,遇到HBeAg阳性而HBsAg阴性时要考虑检测HBsAg的方法不敏感或血清中有类风湿因子干扰。
3、“大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感染,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并不能提示病情是否严重。
乙肝疫苗:
1、接种乙肝疫苗前要询问过敏史和病史,过敏性体质和患有过敏性疾病者慎用乙肝疫苗。
2、接种者如有发热、严重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应暂缓接种。同时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不能接种乙肝疫苗;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暂时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3、注射乙肝疫苗应按照0、1、6的方案进行,另外注射第3针疫苗后的1-3个月,应到医院检测乙肝抗体滴度(抗-HBs)水平,以判断免疫效果。若无效者,需行加强注射一次。接种乙肝疫苗一定要去大型正规的肝病医院,这样才能保证疫苗的有效性。山西疾控肝病诊疗中心是国家级的乙肝防治重点基地,乙肝疫苗接种指定医院。
4、接种了乙肝疫苗也并不能百分百的不受感染,在日常生活中仍然需要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就餐采用公筷、分食的方法,减少与乙肝病毒的接触机会。
乙肝症状:
1.手掌表现。不少乙肝患者会出现肝掌等乙肝症状。乙肝患者的手掌表面会充血性发红,两手无名指第二指关节掌面有明显的压痛感等乙肝症状。
2.皮肤表现。不少慢性肝炎患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面色晦暗或黝黑,称肝病面容,这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形成的乙肝症状。同时,乙肝患者皮肤上还会出现蜘蛛痣等乙肝症状。
3.消化道症状。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乙肝患者因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明显的乙肝症状。
4.全身症状。肝脏会影响人体全身,因肝功能受损,乙肝患者常感到乏力、体力不支,下肢或全身水肿,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失眠、多梦等乙肝症状。少数人还会有类似感冒的乙肝症状。
5.黄疸。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乙肝患者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会出现黄疸,皮肤小便发黄,小便呈浓茶色等乙肝症状。
6.肝区疼痛。肝脏一般不会感觉疼痛,但肝表面的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乙肝恶化时,乙肝患者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等乙肝症状。
7.肝脾肿大。乙肝患者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常有肝脏肿大等乙肝症状。
乙肝病毒携带者症状: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如果身体抵抗力强,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疗及时,那么乙肝病毒会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愈。但一旦乙肝病毒没能及时清除,乙肝会转为慢性,病毒会长期携带,检查表现为乙肝抗原阳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活动,复制繁殖,则可以出现临床症状,常见症状有:感觉肝区不适、隐隐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感到恶心、厌油、腹泻。病人有时会有低热,严重的病人可能出现黄疸,这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延误治疗,少数病人会发展成为重症。
肝炎,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急剧加重,直到衰竭,同时伴有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病人会出现持续加重的黄疸,少尿、无尿、腹水、意识模糊、谵妄、昏迷。
乙肝E抗原是乙肝两对半?: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原就是过去人们经常说的“澳抗”。“澳抗”是“澳大利亚抗原”的简称,因为它最早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所以称为“澳抗”。乙肝病毒虽然构造非常简单,但是,它也有一个外壳。这种外壳,是一种蛋白质,它就是“表面抗原”。它的出现,标志着有乙肝病毒存在。所以,如果化验时“表面抗原”阳性,就表示体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侵入了人体,人体就会产生抵抗它的物质。这种物质也是一种蛋白质,就称为“抗体”。抗体对人体有保护能力。人体产生了“表面抗体”,就意味着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抵抗力。现在许多人接种了“乙肝疫苗”,于是体内也会产生“表面抗体”,检查“表面抗体”,也会阳性。这时,你反而希望“表面抗体”最好是阳性,这就标志你注射的乙肝疫苗,接种成功了,不会再被传染上“乙肝”了。
3.乙肝e抗原(HBeAg):e抗原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它可以判定传染性的大小。如果检查时有e抗原阳性,就表示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血中带毒量大,传染性强。所以,e抗原阳性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乙肝e抗体是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当乙肝e抗体阳性,会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从而反映乙肝病毒复制较轻。
4.乙肝e抗体(抗HBe):检查时发现了e抗体,表示乙型肝炎相对好转,给病人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它的阳性,标志着乙肝病毒的复制已经从活跃转为相对静止,血中带毒量减少,传染性也相对降低了。
5、乙肝核心抗体(HBcAb):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