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卫消网:乙肝疫苗
2018-08-17  浏览:193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疫苗,酵母,乙肝,转基因,抗体,预防,乙型肝炎,重组,基因,乙肝病毒,感染,注射,胎儿,个月,肌肉,质粒,细胞,分为,灭活,表达,出生,目的

乙肝疫苗是灭活的乙肝病毒外壳蛋白,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最主要的方式,而且注射疫苗产生足够浓度的抗体才会产生很好的保护性。

乙肝疫苗因其本身无核酸,不能在胎儿组织细胞内复制,无传染性,也不会损伤细胞,对胎儿无致畸作用。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因为乙肝疫苗可以很好的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新生儿出生后成功接种乙肝疫苗就能够确保将来不会感染乙肝,因此,新生儿需要接种乙肝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 针,按照0、1、6 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 针疫苗后,间隔1 及6 个月注射第2 及第3 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 h 内接种。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

乙肝疫苗分为血源乙肝疫苗及基因重组(转基因)乙肝疫苗两种,其中基因重组(转基因)乙肝疫苗又可分为哺乳动物表达的疫苗和转基因酵母疫苗,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是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含有乙肝病毒HBsAg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酵母(啤酒酵母.毕赤酵母或汉逊酵母)或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在繁殖过程中产生于未糖基化的HBsAg多肽,经破碎酵母菌体,颗粒形未糖基化的HBsAg多肽释放,经纯化,灭活,加氢氧化铝后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