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卫消网:切诊
2018-08-15  浏览:48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切诊-切诊,脉象,桡动脉,细弱,医者,节律,情况,病人,诊断,痞块,部位,临床,神秘化,洪大,偏废,指端,称为,正确,因素,检查,影响,跳越,胸腹,前臂,瘦人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指的是医者运用自身手和指端的感觉,通过触摸按压病人体表的某些部位从而对病人病情做出诊断的检查方法。最终把所得结果与其它三诊进行互相参照,从而作出诊断。

切诊的检查内容包括脉象的变化情况,胸腹是否有痞块,皮肤的肿胀情况,手足的温凉情况以及疼痛的部位。由于切诊内容之广泛,因而切脉已经成为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

切脉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切脉时医师应当注意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同时伸出手臂置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保持手掌向上且前臂放平以确保血流通顺。医者须全神贯注,仔细按触,反复细心体验,切脉时间切忌不能过于短促。

运用切诊时,要把四诊有机地结合起来,切不可偏废。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内外因素对脉象的影响:如小儿脉较成人脉软而数,妇女数较男子脉细弱而略数,胖人脉较瘦人脉沉。夏天脉较洪大,冬天脉较沉小。在临床上,有些人由于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差异,脉不见于寸口部而于拇指腕侧处,故称为反关脉,如果是从尺部斜向手背,则称为斜飞脉。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脉诊、舌诊虽是中医诊断的特殊方法,但不应把它神秘化,必须四诊合参,才能较全面掌握疾病的变化情况,从而为正确的诊治提出必要的依据。

正确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

有时候脉象会受体内外因素影响从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现象。一般来说,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