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卫消网:传染途径
2018-08-20  浏览:222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传染途径-传播,病原体,传染病,宿主,侵入,排出,传播途径,机体,肠道,三种,途径,传染源,周知,包括,原体,传染,受病,外界,子代,食物,机制,环境,众说,寄生虫病,飞沫,流行病

传染途径即传播途径,指的是当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在尚且还未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即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再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后,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

传播途径是传染病发病的必要条件之一,具体说,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内传染源排出,再侵入另一易感机体所经过的途径。

病原体在传播过程中,这种更换宿主的过程,在流行病学中往往被称为传播机制.一般来说,各种传染病的传播机制都可大致概括为三个阶段:①病原体自宿主机体排出;②病原体停留在外界环境中;③病原体侵入新的易感宿主体内。

众说周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有很多,其中经空气传播(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和尘埃传播三种传播途径。

而有些也可经水传播,最终感染机体,其中包括经饮用水传播和接触疫水传播两种方式,一般来说肠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

那些经食物传播往往为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少数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的方式。当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或受病原体污染时,可引起传染病的传播。

此外如果病原体是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或称母婴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称为垂直传播。一般包括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和分娩引起的传播三种传播。

医源性传播则是指在医疗及预防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地引起某种传染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