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卫消网:免疫耐受
2018-08-18  浏览:284
新国学:毛泽东|刘基元
新国学教育概览|新国学精神|明学与明品生活 |
核心提示:免疫耐受-耐受,免疫,抗原,淋巴细胞,诱导,细胞,终止,机体,指的是,受体,胚胎,物质,适应性,器官,免疫系统,抗原性,抑制,识别,分为,破坏,成熟,接触,疾病,建立,治疗,影响,是有

免疫耐受指的是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与B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异性的无应答状态。免疫耐受的形成是有条件的,首先是外来抗原具有与机体表面抗原相同的表位,在胚胎时期未建立与淋巴细胞接触并且机体免疫系统有缺陷,使得具调节作用的淋巴细胞生成有障碍。

免疫耐受分为固有性免疫耐受和适应性免疫耐受。固有性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有两种,一种是缺乏识别自身抗原的受体,另一种是某些细胞表面存在抑制性受体或抑制性结构。适应性免疫耐受分为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中枢耐受指的是在中枢免疫器官内,T 和B 淋巴细胞在发育中,尚未成熟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细胞克隆被清除或处于无反应性状态而形成的自身耐受。外周耐受指的是在外周免疫器官,成熟的T 和B 淋巴细胞遇到自身或外源性抗原形成的耐受。

人工诱导免疫耐受可以用于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等的治疗。人工诱导免疫耐受与抗原的性质、剂量、注射的途径、在体内的持续时间等有关,而且与人体免疫系统的成熟度也有关系,在胚胎期或新生期易诱导免疫耐受,成年期不易诱导免疫耐受。可以通过人工终止免疫耐受,它是使用拟抗原物质,特异性地破坏或终止已建立的免疫耐受性。也可以使用自发终止和特异终止。影响免疫耐受的因素主要与抗原物质及机体两方面有关。在医学上,免疫耐受的诱导、维持和破坏影响着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对于免疫耐受的研究有助于对免疫疾病的治疗和预防。